国外对法律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没有明确和严格的等级区分,而在我国,对法律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是有明确和严格的等级区分的。
就我国宪法而言,对国务院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主要来自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高速公路本身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这是其能够维持稳定收益的基本要素,因此交通管理行政部门对于高速公路的规制实际上就是对公共利益与垄断性商业利益的平衡。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政治上的压力,行政机关的规制措施犹如脱缰之马随意地驰骋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只不过是由于该项政策在施行之初,遭遇到了种种始料未及的情况,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本文的一开始,我们就提出高速公路上所附加的巨大经济利益,牵动着中央、地方、行业、企业和无数消费者的敏感神经,政策的博弈取决于经济形势、政治压力和相关利益集团的游说能力,但是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所能期望的是政府的规制权力能够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作,受到规制权力影响的各方能够公开合理地表达正当的诉求,从而使政策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兼顾各方的合理利益。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交通运输无疑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高速公路则在现代化交通中承担着日益繁重的运输功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行政机关出于什么目的可以进行规制、在什么时间规制可以介入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规制方式,这些问题似乎在该行政决策出台前并没有给予慎重考虑。虽然宪法的确赋予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监督的权力和手段,但是实践证明,这些监督权的行使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规定和宪法第3条的规定都存在着不够具体明确的问题,国务院交通部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之间的权限实际上并不清晰。长期以来,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民间也有要想富先修路的基本认识。又如,德国刑法学家罗克辛所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二版)的译者蔡桂生为该书写的译者序——常为新的刑法学,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书评。
冯军教授所著《刑法问题的规范理解》一书的前言,从三个方面对何为规范地理解刑法进行了阐述。不少人拿到新书直奔正文,而忽视了阅读该书的序言等内容。许玉秀教授的《当代刑法思潮》序,也是既有作者的写作心路,也有各篇主要内容的简单介绍,还有对读者的建议——先读哪篇,后读哪篇。这类序言,不仅有必要在阅读著作正文之前认真读,而且也适宜读完全部正文之后再回过头来细读、熟读、深读。
张明楷教授所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之序说,既有全书中心思想的提炼,又有各章内容的简要叙述。其四,介绍作者写作心路的序言。
不少法学著作的序言是该部著作所有内容的总引领,也是整部书主要思想的浓缩。陈兴良教授所著《刑法的启蒙》一书之序,以渴望启蒙为题目,从解读启蒙到解读刑法的启蒙。虽然说序言很重要,但阅读序言并不意味着能代替阅读著作的全部正文。陈教授为曲新久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的逻辑与经验》写的序,也是首先从这个书名讲起的。
当然,以上几点肯定不能包括所有法学著作序言的风格和特点,鉴于笔者阅读视野和阅读水平非常有限,主要总结了这几类。 大多数法学著作的正文之前有序言(或序、自序、前言、绪说、出版说明等),有的著作在正文之后还有跋、后记等。阅读这类序言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全书的内容与思想。这类序言能够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触摸到作者思想的精华部分,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例如,储槐植教授的《刑事一体化论要》之序说以刑事一体化:观念与方法为题目,对刑事一体化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高水平的序言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许多法学著作的序言不仅阐述了该书的主要观点,而且序言本身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有些还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法律外的自省,比较重要的是善念与包容。也有些法学著作数个序言的风格并不相同。
作为张明楷教授自己的得意之作,《刑法学》第二版前言和第四版前言可以说都是全书的总引领。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著作序言,大多属于这一类。曲新久教授所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之前言,也主要是介绍了该书各章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问题。下面,笔者以刑法学著作为例,对序言进行大致分类,浅谈其重要价值。我们从一些优美的译序中,能够获知译序作者对该著作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在读正文之前,读者对什么是刑事一体化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便于深入研读后面的内容。
其二,提炼著作核心思想的序言。这样,对序言所述的整部书之核心思想会理解得更透彻,对整部著作的具体内容也会理解得更深入。
部分法学著作的序言从书的内容引申开来,对作者的心声流露进一步升华,挖掘作者心底深处的价值追求。第二版前言以美国刑法的价值基础为题目,论述了作者研究美国刑法后得出的结论,即美国刑法的价值基础,集中体现为公正性与功利性的结合。
作者在三版序中写道:我也努力反省,避免自己成为有知识而没有心肝的混蛋。例如,储槐植教授写的《美国刑法》,初版说明主要写了创作该书的基本动机和写作手法。
许多法学书的序言旨在浓缩该书的主要内容,阅读这类序言后,我们能够迅速抓住该书的主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法学著作的序言不只符合上述一类,而是数类兼具。该篇译序从山口厚的这部著作,联想到我国刑法学重总论而轻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隔膜的研究现状,读后很受启迪。日本刑法学家大塚仁在其《刑法概说》的初版前言中指出:刑法学必须既是对社会的也是对人的学问,特别是在追求行为人的人性这一点上,可以认为它与永恒的东西相连。
比如,作为陈兴良教授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著作,《刑法的价值构造》一书的前言,既对该书的名称进行了解读,又阐明了该书的主要内容,还包含了该书核心思想的精髓,并顺便提及了作者的阶段性写作心路。其三,概括著作主要内容的序言。
其一,解读著作名称本身的序言。深读这类序言,有助于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掌握整部著作的精髓。
其六,堪称该部著作书评的序言。有些法学著作的序言主要是对著作名称本身进行概念诠释,或者对书名所蕴含的意思予以阐释。
该译序从德国刑法学联系到中国刑法学,并指出:仅仅考虑刑法条文的规定,那不仅是不够的,而且也很可能是危险的。一些法学书的序言,特别是许多为域外著作写的译序,属于书评或读后感。《刑法格言的展开》、《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等书的前言或序说均大致属于此种类型。例如,黎宏教授的《犯罪总论问题思考》一书的自序在表达完该书的基本观点后,用大约序言一半的篇幅介绍了该书各章的骨干内容
……法律外的自省,比较重要的是善念与包容。该篇译序从山口厚的这部著作,联想到我国刑法学重总论而轻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隔膜的研究现状,读后很受启迪。
张教授所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一书,正如作者在第一版后记中所言,是在‘序说所述的解释理念指导下撰写的,即序说中所说的心中当永远充满正义,目光得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的解释理念。因此,阅读法学著作时应对序言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少法学著作的序言是该部著作所有内容的总引领,也是整部书主要思想的浓缩。陈教授为曲新久教授的论文集《刑法的逻辑与经验》写的序,也是首先从这个书名讲起的。